新聞

2024年3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 - 2024年3月
積極投入學習 展現學術潛能
位於黃大仙區的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秉承天主教辦學宗旨,維護「真理」、「義德」、「愛德」、「生命」及「家庭」五個核心價值,致力為學生營造關愛的學習環境。學校重視正向生命教育,貫徹「望」及「救」的校訓精神,培育學生「克己盡責、自愛互愛」,啟發他們的全人發展。何家欣校長積極建構高質素的教學團隊,提供優質教育,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動機和習慣。學校從校本課程、多元活動、正向教育等範疇着手,幫助學生展現綜合學術潛能,為他們創造成功及愉快學習的經歷。
針對學生學習需要 推行適切教育策略
何校長注意到男同學在小學的學習中,普遍學習得較慢,也明白男同學在溝通方面的不足之處。她坦言:「如果上到中學,我們無法掌握他們這種特點,他們只會缺乏自信心。」作為一所男校,校方正正能夠針對男同學的需要,配合他們的性格特質與學習進度推行適切的教育方案。為此,學校實踐「望」、「救」的精神推出服務學習,藉着服務的過程教導男同學們溝通技巧之外,更學會顧及他人的感受,明白與人相處之道。「更重要的是通過服務學習,培養同學的同理心,以及全面思考的能力,做到校訓『望救』所指『懷着希望,迎接救贖;培育同學,救援他人』的精神,協助他們在日後的職場上成為有用、踏實、懂得照顧他人之人。」
突破固有印象 學習科目多元化
何校長了解到外界對男女學生學習普遍持有刻板的印象,但事實卻非外界所認為般有局限性。曾就讀女校的何校長認為男女學生不應被理科、文科刻板印象所束縛,而是雙向發展。學校因此積極推動體育、視覺藝術及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等多元化科目,為同學的將來發展提供基礎知識及技巧。此外,就着生涯規劃方面,學校每年均會邀請舊生回校介紹不同行業,讓同學了解到各行各業所需的工作特質,在未來的人生路上,有清晰明確的發展路向和理想目標。
加強學生聯繫 創設發展平台
學校除了要為學生提供在學業上的支持外,更要了解他們在其他方面的需要,方能協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。因此,校方設立學生會,負責擔當着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樑,從同齡人的角度,了解學生的意見,藉此加強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連繫,令學校知道同學最適切的需要,繼而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支援及協助,以照顧學生的全人發展。
此外,學校亦給予學生會嘗試組織校內活動的機會,創設出一個理想的平台發揮所長。對於學生會幹事而言,在統籌活動的過程中,他們能夠獲得歷練,並將所學應用於實際情境中,訓練溝通能力,學會同心協力地由零開始,在短時間內完成構思,共同制定最適切的活動方案,藉以培養團隊精神與領導才能,待他日踏入社會,在時間管理及對抗壓力上會有更大的優勢;對於參加者而言,透過活動,同學可了解朋輩之間的共同興趣,擴闊社交圈子,也有發揮潛能的機會。例如學校的傳統活動聖誕聯歡會歌唱比賽,讓擅長唱歌的同學一展才華;早前慶祝新年所舉辦的龍年賀歲盃,則讓擅長運動,熱愛足球的同學發揮潛能一展身手,獲得愉快的校園回憶。
靈活應用創科知識 校隊比賽表現出色
科技和創新在當今社會佔據着重要的地位,推動不同領域的進步和發展。學校亦與時並進,致力發展資訊科技教育及 STEM 教育(科學、科技、工程與數學),各科均設有相關發展計劃,為學生未來學習及發展作最佳準備。學校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實踐,鼓勵他們「動手做」,達至學以致用的果效。例如組織水底機械人校隊,同學需要運用 STEM知識,拼砌水底機械人。學生從開始構思、編程、組裝,循序漸進地拼砌機械人,所有程序均由同學親力親為,令同學充滿成就感,提升自信心。
何校長指出:「校隊成員別具匠心,設計水底機械人時注重每個細節,他們採用的零件全部具備防水功能,更以水管保護,達至雙重保障。」水底機械人校隊積極參加不同比賽,實踐、應用所學,並屢獲殊榮。例如「MATE 水底機械人比賽」亞軍,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需要使用水底機械人進行打撈工作,機械人配備了磁石,同學需要操控機械人配合支架上的攝錄機,精準地打撈磁鐵。通過參與創科比賽,學生可以學習如何應用設計思維來解決問題,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試工學習計劃 提升溝通技巧
學校除了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外,亦注重他們的學習經歷。為提供學生實踐職業技能和了解職業生涯的機會,學校特別設計「試工學習計劃」,與企業、組織或社區合作,安排同學在特定行業或組織中進行短期實習或工作體驗。何校長指出:「學校安排學生外出工作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體驗,我們不應將工作視為賺錢的唯一目標,而是在工作體驗的過程中擴闊眼界,提升洞察力及積極性,主動觀察各行各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,以及了解個人能力和興趣與該行業的匹配度。」計劃為學生提供實踐他們知識、技能的機會,透過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應用知識,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。同時,學生可以了解不同行業,有助他們在選擇發展方向時作出更明智的決策,以及通過與專業人士建立聯繫和合作,擴展他們的職業網絡,並獲得寶貴的專業建議和機會。
體育促進交流 照顧身心發展
隨着疫情退卻,社會已步入復常後的新常態,惟學生在復課仍然面對着形形色色的問題,例如生活或精神上的壓力。「疫情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和壓力,許多學生可能面臨適應困難和情緒上的困擾。學校致力從不同方面着手,為學生提供最全面及適切的支援及輔導,照顧他們學習及成長的不同需要。」何校長指出,體育運動有助於學生保持身體健康和增強免疫力,同樣是有效紓解壓力,提升好心情和幸福感的方法。故此,學校在疫情後致力舉辦各類型球類活動,像是籃球、手球等,以此帶動同學間的互動與交流,增強他們之間的默契,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適應能力,提升正能量。